阅读。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 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 * * 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 * * 党?”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参加 * * 党?”她回答:“ * * 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要给 * * 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70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 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选自《自读课本》)
1.这是一篇通讯,如果改为消息,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可以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一段交代了哪几项新闻要素?
A.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通讯的第二部分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一大特点,即:________。
4.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结构,开头概括事件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5.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标题:________。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可保留,语言描写(对话)都可删去。
2.A.地点: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B.时间:上个月12日。C.人物:刘胡兰。D.结果:刘胡兰被阎军杀害。
3.让事实说话
4.倒叙式
5.表现了刘胡兰对党的忠贞不渝的信念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6.刘胡兰的慷慨就义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