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然qiǎo给gòng帐篷掉书袋要言不繁

B.熟rěn上chéng凭添天然气开门揖盗

C.耗shé扰dāo坐落真知卓见歪门邪道

D.舌zé朝tūn家具轻歌曼舞倚马可待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项中“供给”的“供”应读“gōng”,“要言不繁”的“繁”应为“烦”;B项中“凭添”应为“平添”;C项中“叨扰”的“叨”应读“tāo”,“真知卓见”的“卓”应为“灼”。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1分)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 * * 的头像。在斯诺为毛 * * 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1分)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 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4分)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3分)

(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