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小题1: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小题3: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4: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答案

小题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小题2: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

小题3:(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

小题4: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小题1:

题目分析:做此题时,既要仔细阅读选文内容,同时要注意题干中“最重要的智慧经验”这一提示。结合选文内容,仔细分析三段内容,可以总结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一智慧经验。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与其……毋宁……”这一组关联词的理解,此关联词的意思是“连接分句,相当于‘不如’常于‘与其’连用,表示在两项中选后一项。”明白此意后,可以用直白的语言将这句话说出来。

小题3:

题目分析:做此题时,既要理解句子本身的意思,又要结合选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来理解。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合人物在选文中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此句划线句。

小题4:

题目分析: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和“两个主要特色”的要求,不要单纯地谈理论。先找出文中运用特色手法的句子,然后再分析手法在句中的具体运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内容的丰富性。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廉耻

顾炎武

  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1.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4.《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