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鉴赏。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的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标题是“两片树叶”,一片是_____________,一片是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

(1)作者为什么“悲秋”?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恋秋”?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片是:树上飘落的枯叶;一片是:来自大山的红枫。

2、相同之处是: 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

不同之处: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前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后者)

3、(1)因为 :慨叹如枯叶的人生;

(2)因为 :怀念爱我但更爱大山,又离我而去的“他”。(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1-3题
        安土重迁是中 * * 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还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在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美国南北战争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却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 * *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 * * 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概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1.文中划线句子“缠绵的情致”和“冷酷的现实”各指什么?
                                                                                                                                  
2.统观全文,指出什么叫“乡土情结”。
                                                                                                                                     
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句加以概括。请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