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 * * ,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成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请选择对“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理解最准确的两项(     )

A、用看似矛盾的表述突出其职业精神。  

B、标题充满悬念,吸引读者。  

C、透过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会是一个关于船或船长的故事。  

D、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文题――应在船长上加双引号。

E、用看似矛盾的表述含蓄地讲述一个受了刺激的船长的故事。

(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条概括小说中运用的几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意对即可)

3.讴歌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却以疯子形象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考与同情;沉船时,船员纷纷逃命,船长却坚守岗位与船共存亡,凸显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我”对疯船长的理解、崇敬,而其他人冷漠、嘲笑,提醒人们对失败英雄要有宽广的胸襟,多一份理解。(意对即可)

4.世俗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并不是每一个执著追求的人都能成功;执著奋斗的失败者应受到尊敬,同样是英雄;英雄成其为英雄不是因为某件事的成功,而是其忠于职守、敬业的崇高精神。(需稍加分析,要言之成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阮殿文

(1)这话本应该这么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但细细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又有什么两样呢?  

(2)身在故乡,日子久了,你会觉得故乡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每个失眠的夜晚一分一秒数着过的挣扎。这时的远方,则是音乐,是舞蹈,是天堂,是仙境,是沙滩,是海浪,是清风,是明月,是细雨,是彩虹,是陶醉,是浪漫,是鸟儿的歌唱,是草原的翠绿与辽阔,是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3)于是,被你在婴儿时搁置起来的梦想的翅膀开始展开,开始跃跃欲飞。你要挣脱绳索,你要砸破牢笼,你要离开火焰山离开沼泽地离开这个让你虽生如死的地狱。你开始背叛和你一起长大的、你现在可以在下面乘凉的小树,你开始背叛给了你很多乐趣的大白狗,你开始背叛为你解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渴的水井,你开始背叛故乡的人——你一心想遗弃他们,只为走进远方那个被你编织了千百遍的场景。  

(4)你觉得自己是属于那个场景的,而不属于眼前巴掌之地。  

(5)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你终于走了,头也不回,就背一个小包,别的什么也没带。似乎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都在远方,且已经在远方等着你了。  

(6)你走得很干脆,像英雄出征。 

(7)故乡就这样输给了远方。  

(8)终于在离故乡很远的地方呆了下来,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两年……你终于呆不住了,你终于想起了故乡,你终于发觉故乡离你太遥远,你身在故乡时,远方离你都没有这么遥远。你想靠近它,却早已无法靠近,梦中都很难抵达。  

(9)这时候,你突然发觉已身在其中的远方是牢笼,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而此刻的故乡,则成了你的音乐,你的舞蹈,你的沙滩你的海浪,你的清风你的明月,你的细雨你的彩虹,你的鸟儿的歌唱,你的草原的翠绿与辽阔,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10)于是,你准备展开帮助你离开故乡的翅膀,准备在一夜之间——最好是眨眼之间——就飞回那个暖乎乎的地方。而这时,你突然发现翅膀不在了。你找遍了全身,还是没有。你摸摸自己的肩膀,摸摸自己的手臂,摸摸自己的手指和面孔,一切已经面目全非,你已经不再是原初的你。  

(11)你当然不知道翅膀是怎么离开你的,尤其是为什么离开你的,是呀,只因你一度沉醉于你已身在其中的远方而无暇照顾,翅膀在黯然神伤中回到了它起飞的地方。因为它只属于故乡。 

(12)你蹲在地上,你哭,你揩着眼角的泪水,谁也看不见。远方能让你尽情地流泪,却不会为你揩擦泪水。不像在故乡,那么多的目光看着你,那么多的手伸过来,你还没发现自己有泪,就已经有人为你擦干了。  

(13)你终于知道了故乡是什么味儿,也知道了远方是什么味儿。于是你开心地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你安慰自己说,不幸福的人,是那些没有故乡的人或是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还不知道故乡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除非他们也像你一样把故乡丢失。  

(14)此刻,你一下子发现,故乡的每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一个亲人,随便抱着故乡的一棵柳树,你都会毫不犹豫地叫上一声娘。

(15)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  

(16)你终于像个乞讨者突然获得了一块黄金一样,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你想,你的脚就是翅膀,你愿意这样走回故乡。

(17)哪怕累死在返乡的路上,也值得。

小题1:文章开头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小题2:如果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应在哪一处分开?请概括这两个部分各写了什么? (5分)

小题3:文章第(15)自然段说“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请结合原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多次提到的“翅膀”是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以及回归故乡的急切心情。

B.故乡与远方遥远的距离,强化了作者对远方的憧憬,振起了梦想的翅膀,促使作者遗弃故乡,走进“那个被你编织了千百遍的场景”。

C.作者通过离开故乡时和准备从远方出发回归故乡时的对比,使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变得丰富与复杂,除了原来的厌弃,还增添了想念与爱恋。

D.在本文中,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态度由否定到肯定,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深化与超越。对故乡情感态度的变化,使作者感知了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