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2003年3月20日 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 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年,对它的反思还在继续。
材料一: 美国不顾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和德国联手冲在反战第一线,不但在北约和欧盟内公开与美国叫板,而且还与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功挫败了美英利用联合国使其对伊动武合法化的图谋。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世界将成为单级世界。
——新华网
材料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认为从19 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 年,1950~1980年和20 世纪80 年代以后。而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时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20 世纪90 年代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到2000 年达到顶点以后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发生曲折。世界出口贸易下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经济全球化失去动力。
-——李琮《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材料三: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一次演讲谈到推翻萨达姆 * * 的好处时说:“首先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获益的是伊拉克人民自己”;其次,“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
——仇朝兵《美国与伊拉克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政策、进程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国际社会对伊战的不同反应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什么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波折。指出材料三中布什的真实意图,请你为伊拉克当今的文化建设献计策。(16分)
国际背景:
(1)政治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政治力量失衡。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2)经济上: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新经济的受益者从而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10分)
2. 原因: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
认识:波折是暂时的,总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但也不会一帆风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2分)
意图:对伊战争是美国欲在全球范围推行其价值观。
建议:伊拉克曾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一方面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汲取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以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而不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分)
题目分析:(1)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可以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上,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力量失衡;经济上,美国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主要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增强。(2)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明显的增强,主要原因有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两极格局的解体等,学生可以依据教材进行回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美国攻打伊拉克在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搞霸权主义,对于伊拉克重建的问题,要结合伊拉克的国情,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