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壬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制系统。 (1)学制的形成过程 “癸卯学制”颁布后,虽经多次补充修订,但是仍不断有批评意见。民国成立,政体变更,彻底改订清末学制已势在必行。教育部将各方案及专家的意见一同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形成了学制方案,交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为阴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 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等法令规程,其中法令部分多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通过。这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有些与壬子学制略有出入,但无碍壬子学制的结构框架,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2)学制的体系 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其中初等小学校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高等小学校3年。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4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大学实际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其中预科3年;本科3~4年;本科之后设大学院,不定年限,招收各本科毕业生为大学院生。从进入初等小学校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制总年限为17~18年。小学前的蒙养园和大学本科后的大学院均不计入学制年限。 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校中,主要有: ①师范类: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分别相当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师范学校又分为两个部,第一部师范学校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施以1年预科和4年本科的教育;第二部师范学校招收中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施以1年本科的教育。高等师范学校招收中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施以1年预科和3年本科的教育。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并专为女子设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教员。 ②实业教育类:主要有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分别与高等小学校和中学校平行。与大学平行的专门学校,分类培养法政、医学、药学等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际上可归之为实业教育类。专门学校分预科、本科、研究科三个层次,预科1年,本科2~3年或酌情确定。 壬子癸丑学制还特设或附设有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之类的旁支。 (3)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仍保持以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与癸卯学制相比,其明显的特点如下: ①缩短了学制年限。主要表现在初、中等教育段,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中学校各比癸卯学制减少了1年,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发展。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 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虽未特别强调女子教育,但也没有排斥女子教育的条文;不分男女儿童,都应接受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阶段可以男女同校;设立专门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 ③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的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 ④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8月1日至12月31日为第一学期,次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第二学期,4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三学期。另外,壬子癸丑学制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这都是较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