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 * * 永续发展。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 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材料三 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2分)
(28分)答案要点:
(1)①个人:转变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分);
③国家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评分说明:考生①答到“树立正确的消费心里”,②答到“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③答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分不能超过满分6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2分);
②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分)。
④增加居民收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到任意4点即给满分,但最高分不能超过满分10分。)
(3)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2分)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推动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1分);
②公民通过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积极有序的参与民主监督,有利于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分);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分)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1分);
④不断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及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等(3分);
⑤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到任意4点即给满分,但最高分不能超过满分12分。)
题目分析:(1)该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材料,运用的是经济生活知识,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不同的角度回答。个人要从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考虑、企业从经营和发展方面回答、国家从制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角度回答。(2)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重点内容是收入,题目类型是意义类。回顾经济生活知识,可以看出收入和消费有关,而消费对生产又具有反作用,另外,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总结其意义。(3)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即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回答措施。对权力进行监督,公民要积极行使监督权,享有知情权;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完善行政监督体现等。学生要从根据不同的主体采取对应的合理的措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