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评析清末新政、同治中兴和地方自治。

答案

参考答案:清末新政: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
(1)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①外力的压迫和外患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
②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的统治能力,同时《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
③义和团的惨败,标志着以传统方式御侮的终结,清朝统治集团中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了上风。
(2)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官制;②改革兵制;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④改革学制。
(3)新政的性质及实施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新政”内容和戊戌变法差不多,但它并不是戊戌变法的重现。其性质大体上是洋务新政的翻版。编练新军、设立巡警、废除科举、鼓励留学、设商部等是“新政”中比较有成效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西学的传播,出现了一批同封建士大夫不同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也有了一些扩散的园地。
“新政”没有达到清政府的目的,相反,它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新政”有些措施激起了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同治中兴”:是指晚清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清朝出现的一个“中兴”阶段。清穆宗同治,名爱新觉罗·载淳,于1861年7月继位,不久,恭亲王奕新和慈禧太后发动“辛酉 * * ”,改年号为“同治”。同治在位期间,清朝同外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发动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到1875年光绪帝即位,历时13年。
“同治中兴”的内容和表现:
(1) * * 农民起义,国内社会稳定。(2)整顿朝政,政局稳定。(3)中外和局形成,中外关系稳定。(4)自强运动兴起,大力兴办洋务。(5)改革军事,军队战斗力增强。
同治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在很多方面迈出了近代化步伐。
但是,清政府仍然是一个独裁落后的封建政府,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洋务运动也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走向失败。“同治中兴”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灭亡的命运。
清末地方自治:是西欧市民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加城市 * * 的产物,是西欧民主政治的表现。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西学东渐,地方自治思潮传入中国,在清末最后几年,地方自治思潮走向实践,在中国宪政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末地方自治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清末皇权弱化和政府统治被削弱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
(2)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商阶层的壮大,他们成为推动地方自治的重要力量。
(3)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为地方自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年以前,为绅商自发倡办或由官府督导试办的阶段;1909年以后,是在清政府的统筹规划之下,全面推行的阶段。
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规定先行在城区进行自治实验,嗣后再推至乡镇。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