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评析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或:论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途径、特点和局限性。

答案

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商办企业的出现。
(2)产生的主要途径
第一,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和买办,除了投资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之外,有的也独自投资经营近代企业。
第二,少数手工工场或手工作坊,通过采用机器生产,走上了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构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情况较少,而且他们的资本很有限。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过程与西方国家不同。大部分是在外国资本的入侵后,工场手工业遭到破坏和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情况下,由官僚、地主、商人、买办直接投资创办的。
第二,工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尤其以上海最多,广州、武汉、天津次之。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主要集中在投资少、利润高、资金周转快的缫丝、火柴、面粉等轻工业部门和小型采矿业,机器制造业微乎其微,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道路极为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这些特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一种反映。
(4)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第一,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发展民族工业、采用西法开办工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
第二,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建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需要偿还大量的战争赔款,财政困难,所以放宽了对民问投资建厂的限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清政府“新政”所采取的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政策和措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刺激和推动作用。
第四,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五,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5)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第一,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纷纷设立工厂,并继续大量倾销商品,控制了中国的商品市场,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的排挤与竞争下,极易亏损乃至破产。
第二,封建制度与封建势力依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桎梏。甲午战后,清政府虽然同意民间设厂,但这些企业创办后并未得到法律上的保护。许多封建官吏对民族工业百般刁难、勒索,束缚民族工业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尤以厘金危害最甚。从而使民族工业难以与外资进行竞争。
尽管如此,民族工业较之甲午战前毕竟有了明显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这就为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