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相关图表
|
|

材料二 2012年秋冬季全国大部分地方出现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再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PM2.5再度成为热词。PM2.5,是粒径小于等于2. 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它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大多数城市和农村人口均遭受到PM2.5对健康的影响。
材料三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1)揭示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监测、降低PM2.5浓度的经济意义。(9分)
(3)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贯彻落实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3分)
(26分) (1)(4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能源消耗高,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严重,呈现不断加剧趋势;(2分)“六五”至 “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对环保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分)
(2)(9分) ①有利于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转变消费模式;②有利于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能减排;③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⑤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每个要点3分,只要答出3个要点,则得满分。)
(3)(13分)公民角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2分)自觉执行国家减排战略,提倡低碳生活。(2分)
政府角度: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制定落实新标准。(3分)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运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排放;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增强企业和个人保护环境、减少排放的意识;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优化环境、减少污染。(3分)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依法惩处违反新标准规定的行为;自觉接受监督,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新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断改进管理空气质量的水平。(3分)
题目分析:(1)是图表题,要根据表头,数据、小注的内容概述信息,注意图表隐含信息的理解和概括。GDP代表经济增长,人均碳排放量,代表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发展趋势要概括出来,并要和小注内容紧密联系,看到差距;右侧图反映的是我国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投入。两个图表放一块,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保投入增大,要指出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2)问题的设问范围宽度广,从整个经济生活角度选择合适的原理分析监测、降低PM2.5的意义。监测、降低PM2.5是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可以从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企业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等角度展开回答。只要合理即可。(3)明确指出了答题范围,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如何贯彻,是怎么样做,要提出符合主体的相应措施。从公民角度运用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政府的角度,从政府的职能、工作的原则、政府如何行政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