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2年9月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就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2分)
(1)上图反映了2008-2012年9月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的变化,其中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消费贡献率波动较小(2分)。投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一直高于净出口贡献率(1分),其中,2009年投资贡献率最高,消费贡献率最低(1分)。2008-2011年投资对于GDP的贡献率一直高于消费,2012年9月首次出现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高于投资贡献率(2分)。
(2)答案示例1:生产决定消费。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促进消费(2分)。答案示例2:分配与消费密切相关。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整体消费水平(2分)。答案示例3: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答案示例4: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2分)。答案示例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2分)。
题目分析:(1)本题是图表题,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本题涉及三个主体,既要看到三者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看到三者在变化趋势的差距,而且本题的主体变化还不是同一趋势的变化,中间有曲折,所以要对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进行分析。(2)解读设问,其实就是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根据教材基本理论,收入和物价是其基本影响因素,可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入手。其次,消费观念影响消费,生产决定消费,都可以前后联系,加以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