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关于参与性观察的特点,描述最恰当的是()

A.结果可以重复

B.结果可以外推

C.能够翔实准确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D.需要的时间短

E.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的目的是检验对参与性观察特点的掌握程度。参与性观察首先属于定性研究方法,一般是观察者深入到所观察的社区及人群中,通过仔细体验和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其结果一般是定性的,难以量化、外推和重复调查,而且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且对调查者有很高的要求。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谓性/命:赋予。

B.喜怒哀乐之未/发:发生。

C.天地位焉,万物焉/育:孕育。

D.小人而无忌也/惮:害怕。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B.中也者,天下大本也

C.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D.道不明也,我知之矣

3.下列语句间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B.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C.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D.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4.下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B.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C.孔子总结自己的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是:聪明的人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这种主张。

D.孔子认为,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