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时间:星期一早晨。地点:家门口。人物:妈妈、儿子(某校八年级学生肖雨)。
妈妈送儿子到家门口,并嘱咐他路上小心点儿……
肖雨说:“我已经长大了,你还总唠叨啥?真烦人!”
妈妈说:“我们还不是为你好吗?怎么能说妈妈唠叨呢?”
情境二:时间:星期天早晨。地点:女儿的房间。人物:妈妈、女儿(某校八年级学生)。
妈妈气呼呼地将几封信摔在女儿面前……
妈妈:你还有心思搞好学习吗?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拆我的信?
妈妈:你是我的女儿,再说,我也是为了你好,不了解你的情况,怎么帮助你?
女儿:(砰地关上门)我的事情从今以后不用你管!
分析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你对情境一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有关知识,对情境二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消除母女间的隔阂,请你向剧中的“母亲”、“女儿”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看法一:支持肖雨的观点。肖雨一天天在长大,父母应该给他一定的自立机会和自由,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嘱咐不断。这样既会引起肖雨的反感情绪,也不利于肖雨的健康成长。
看法二:支持妈妈的观点。肖雨的独立自主意识虽然难能可贵,但不能因此不接受父母的正确教育。妈妈在照顾肖雨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既使存在唠叨情况,肖雨也应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能伤害妈妈的感情。肖雨的行为是一种不理解、不尊重父母的表现。
看法三:肖雨的妈妈对肖雨细心体贴,关怀备至,但她必须认识到肖雨已经逐渐长大了,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父母应当给予他适当的独立生活空间,不应该事事千叮咛、万嘱咐。同时,肖雨对父母的态度不正确,作为子女应当尊敬父母及长辈,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要用正确的方法和父母交流沟通。
(2)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关心自己的女儿,但由于采取的方式不对而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女儿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正当的权利。但是女儿的做法也是错误的。父母毕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才这样做的,我们不能因为父母这样做而伤父母的心。
(3)①作为母亲应以平等的方式介入孩子的生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平时要多留心孩子的变化;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愿意同你交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而不恰当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产生负面影响。
②作为女儿应找个适当的机会跟妈妈谈谈,让她知道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告诉她在关爱孩子的时候也要尊重子女的权利,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并告诉她那样做的危害;或者写封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妈妈理解自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