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8分)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号角。某校时政兴趣小组以“美好乡村,美在哪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美好乡村 .生态宜居村庄美

 

内容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学生

争论

同学甲: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政府。

同学乙: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群众。

美好乡村·兴业富民生活美

内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老师

点评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建设美好乡村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论证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兴业富民生活美的现实经济意义,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16分)

答案

(1)甲同学:①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②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③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乙同学: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需要群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③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每点各2分)

(2)现实经济意义: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2分)② 兴业与富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农业产业为改善农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农民生活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分)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全面地看问题,把兴业与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题目分析:

(1)本题的知识限定比较开放,只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本问题的时要注意的本题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但是本题不需要辨析,只需要分析说明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即可。首先针对甲同学的“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政府“的观点,我们可以结合政府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首先从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的角度说明,其次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是政府应有的责任。再次我们可以从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建设服务性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乙同学的观点,我们可以首先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我们可以从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需要群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三我们可以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说明,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即可。

(2)本题有两问,考生在回答经济生活部分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问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语言组织时要落脚在“有利于”,同时按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原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根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 可知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知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扩大消费;当然这样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考生在回答哲学生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其次设问的指向是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因此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明确兴业与富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次对立很明显,关键要具体的说明二者怎么统一的。最后我们可以分析说明在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应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把兴业与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问答题 简答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