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1: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 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小题2: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
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
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
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1:题目分析:辩证否定观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题中他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 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说明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点评:本题审题很关键,是选哲学角度,不是其他角度。本题难度适中。
小题2:题目分析:正确的认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因此认识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故②③项错误。本题选C项。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这”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否则极有可能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