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肺炎病人所致缺氧的治疗采用
A.高压氧疗
B.持续低流量给氧
C.无控制性给氧
D.鼻导管持续高浓度给氧
E.呼气末正压给氧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解题思路]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肺泡上皮、肺泡毛细血管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肺泡内透明膜形成,从而引起氧合障碍,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因此纠正缺氧为刻不容缓的重要措施。一般认为,一旦ARDS诊断确立,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由于一般的氧疗方法对ARDS疗效均差,故呼气末正压(PEEP)给氧是首选的措施。中等或重症肺炎患者(PaO2<60mmHg或有发绀)应给氧。
[命题规律] 考察“呼吸系统疾病的正确氧疗方法”。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主要成分 | 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L,占60%) |
来源 | 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
分子特点 | DPL一端为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插入肺泡中,另一端是极性的,易溶于水而插入水中,形成单分子屋分布在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
功能 | 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的稳定性 肺泡大时,DPL密度下降,使肺泡表面张力上升,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肺泡较小时,刚好相反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③防止肺不张 ④可使肺顺应性变大,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 ⑤降低肺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
DPL下降 | ①导致成人肺炎、肺血栓等疾病时,加重肺不张 ②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发生肺不张) ③肺顺应性下降,吸气性呼吸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