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毛 * * 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正确理论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没有意义,从材料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毛 * * 同志所要表达的是“学以致用”,即认识是为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说颠倒了,B的说法错误,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认识是为了实践,不能说“为认识去实践”,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C。

点评:哲学的考点,不仅要熟记,而且要理解,仅仅是记住了但却不理解,是没有办法做哲学题的。本题考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获得认识是为什么呢?指导人们实践。所以,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不能走马观花。如果不仔细看,有的考生会误以为A是正确的,出现误判。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的,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 “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卯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多利”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