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12分)
答案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题目分析:题目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认识论中的原理方法论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结合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其中哪几个即可。
点评:哲学的主观题一般都是需要用原理和方法论来回答,所以考生要把书上的所有原理方法论放在一起来识记,记忆的时候既要整体记忆,又要把其分成四个部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辩证法又要分成三个部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来记忆。做哲学主观题,先要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放矢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