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两会”前,人民网对“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
网上调查 | 网下电话调查 | ||||
热点话题 | 得票率(%) | 排序 | 热点话题 | 得票率(%) | 排序 |
社会保障 | 52.4 | 1 | 房价调控 | 37.6 | 1 |
收入分配 | 38.1 | 2 | 食品安全 | 33.9 | 2 |
医疗改革 | 22.1 | 3 | 物价问题 | 32.5 | 3 |
小题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一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小题2: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唐太宗的“君存百姓”再到谭嗣同的“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1:题目分析:调查对象不同,调查结果不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BC与题意无关;A没体现出不同的原因。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意识含义的理解和应用,从民意调查的不同结果分析其原因,一定要体现出导致“不同”的原因来。该题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体现,难度适中。
小题2:题目分析:人们对“民本思想”的认识,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③④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
点评:该题回答的角度是认识论角度,①②属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和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即可。该题启示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原理的运用范围,对学生宏观掌握知识的能力有一定体现,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