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无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掀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远处的雅伦河如落日下的绸绫,弯弯曲曲地飘动;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烟高高升腾,扶摇向上,直播云天。大自然毫不夸张的景色,默默地抚慰心灵,感动生命,使人渐渐走出迷蒙的伤感。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正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黄昏不顾一切地弥漫着,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可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却越拉越有情绪。他对我说:“黄昏果真包围了我,我就觉得黄昏很美,便用马头琴跟黄昏对话。”不由分说的一种降临,意味着必然失去什么,这是不可置疑的生命方式。而乐于人生的人,不会感到任何苦恼。此刻,我仿佛看见蒙田站在巴黎的梧桐树下,正与他朋友谈论这方面的道理,心里产生了不可控制的涌动。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第9期)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人物形象仍较为鲜明,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巴音图是一个怎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的“马头琴”和“黄昏”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请你联系前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产生了这种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又为什么从这个怀疑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巴音图是一个已近垂暮之年的草原牧民,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他能够勇敢而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如意,有着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

2.(1)“我”被草原人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地感染震撼,觉得自己开始真正融入草原,要像草原人一样地生活。

  (2)生活中的挫折苦难之后、生活中必然失去的某些东西的后面必然有美好的让人快乐的一切

3.“马头琴”是文章内容的线索,贯穿起全文内容:作者由要去听琴写到巴音图弹琴及自己的感受。同时作者借“马头琴”表现主题,因为文中“马头琴”又是草原人(巴音图)精神和灵魂的象征,给作者以启发,是作者赞美的对象。“黄昏”既交代了作者听琴的时间和环境,同时在文中又是困难和挫折的象征。

4.(1)走在草原上,绿茵涌来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草原的黄昏让人感觉沉重凄凉,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让人心情沉痛。

  (2)作者由这种怀疑写起,是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或说与后文作者的感受形成对比)先写这个怀疑后写自己对生活对挫折的达观认识,突出听巴音图弹琴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各种投资的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1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的不可赎回债券。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利息按单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年利率为6.4%.当日,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年确认投资收益。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未发生减值迹象。2008年1月1日,该债券市价总额为1200万元。当日,为筹集生产线扩建所需资金,甲公司出售债券的80%,将扣除手续费后的款项955万元存入银行;该债券剩余的20%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甲公司为建造生产线,除了上述955万元自有资金以外,还需要筹集外来资金,因此,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了面值为2500万元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1999.61万元,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72%,次年1月5日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实际年利率为10%。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均存入银行,假定存款年利率为3%并按月于月末收取利息。
B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买了甲公司发行的全部债券的30%。
假定生产线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建设,于2010年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甲公司各年支出如下:
①2008年4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3000万元;
②2009年1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000万元;
③2010年1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500万元。
甲公司未发生其他一般借款业务。
(3)由于甲公司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至2012年12月31日无法支付已到期的应付债券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经与B公司协商,B公司同意免除甲公司最后一期的利息,其余本金立即支付,同时附或有条件,甲公司一年后如果实现利润,应支付免除的最后一期利息的90%,如果甲公司继续亏损,则不再支付。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假设以后年度甲公司很可能盈利)。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为发行的债券应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为( )万元。

A.118

B.109.09

C.120.01

D.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