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0和2011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9年11月20日,甲公司与无关联关系的乙公司签订购买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非上市公司)60%股权的合同。合同规定:以丙公司2009年12月31日评估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协商确定对丙公司60%股权的购买价格;合同经双方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2)①以丙公司2009年12月31日净资产评估值为基础,经调整后当日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如下表:

表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的资产情况如下: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其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为一项土地使用权,其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摊销。假定该办公楼和土地使用权均为管理使用。

②经协商,双方确定丙公司60%股权的价格为7000万元,甲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不动产)和一项土地使用权作为对价。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作为对价的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2800万元,累计折旧为600万元,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作为对价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原价为2600万元,累计摊销为400万元,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20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评估、审计费用200万元。

③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于2010年1月1日办理完毕上述相关资产的产权转让手续。

④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对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并取得控制权。

(3)丙公司2010年实现损益等有关情况如下:

①2010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假定有关收入、费用在该年均匀发生)。当年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元,未对外分配现金股利。

②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引起股东权益变动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4)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以1376万元的价格从丙公司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该设备于当日收到并投入使用。该设备在丙公司的原价为14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已使用2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已计提折旧28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预计该设备尚可使用8年,预计净残值为0,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5)2010年,甲公司向丙公司销售A产品10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价款已收存银行。A产品每台成本6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0年,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4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10年年末,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发现因市价下跌,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至560万元。丙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

(6)2011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自用的全新办公楼出租给丙公司管理部门使用,租期为2011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该办公楼的账面原值为9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按3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每半年收取租金20万元,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7)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和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②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③假定甲公司合并丙公司为免税合并。

④税法规定,企业的资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要求:

(1)根据资料(1)和(2),判断甲公司购买丙公司60%股权形成企业合并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和(2),计算甲公司该企业合并的成本、甲公司转让作为对价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对2010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

(3)根据资料(1)和(2),计算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编制集团公司2010年末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调整、抵销分录。

(5)编制集团公司2011年与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

(1)甲公司购买丙公司60%股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为在购买股权时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甲公司的合并成本=3000+4000=7000(万元) 

固定资产转让损益=4000一(2800—600—200)=2000(万元)无形资产转让损益=3000一(2600—400—200)=1000(万元) 

(3)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0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 

累计折旧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贷:固定资产2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7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 

累计摊销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 

无形资产2600 

营业外收入3000 

借:管理费用200 

贷:银行存款200 

(4)①对子公司的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2400 

无形资产800 

贷:资本公积3200 

借:管理费用20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2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8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0 

贷:所得税费用50 

购买方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准则规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 

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6800)×25%=800(万元)合并商誉=7000一(10000—800)×60%=1480(万元) 

②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1376一(1400—280)]256 

贷:固定资产——原价256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4 

贷:所得税费用6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56/8×6/12)16 

贷:管理费用16 

借:所得税费用4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4 

③内部A产品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1000 

贷:营业成本1000 

借:营业成本600 

贷:存货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 

贷:所得税费用15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40 

贷:资产减值损失40 

借:所得税费用1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 

④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的调整分录。 

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000—200+50—256+64+16—4一(10—6)×60+150+40—10=610(万元) 

母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10×60%=36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366 

贷:投资收益366 

⑤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子公司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0+610=10610(万元) 

借:股本2000 

资本公积6200 

盈余公积500 

未分配利润1910 

商誉1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7000+366)7366 

递延所得税负债800少数股东权益[(10610—800)×40%]3924 

⑥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366 

少数股东损益244 

未分配利润——年初1400 

贷:提取盈余公积100 

未分配利润——年末1910 

(5)2011年与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相关的抵销分录。 

借:固定资产900 

贷:投资性房地产900 

借:营业收入20 

贷:营业成本15 

管理费用5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5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①十八年前,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对画画独具的天赋,我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那时候,我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②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当然吓得不行。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只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④“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班主任老师再次将目光转向同学们。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然而老师没有责骂我,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⑤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它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⑥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在黑板上画老师的过错,大声说道:“我是画的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⑦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是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地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⑧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       

  ⑨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画作先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今生的梦。(作者:王贞虎) 

1.通读选文,请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解释选文第③段加粗词语的含义。

暴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写道:“(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请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第⑧段,结合全文,说说“我”眼睛为什么会“湿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读下面两个文段,请对两个文段的人物描写做简要的分析评价。

  文段一: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文段二: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节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