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某工程网络计划图中,D工作的紧后工作为E和F,其持续时间分别为6天、3天、2天,D工作于第8天开始,E和F工作最迟均于第18天必须完成,则以下参数计算正确的是( )。

A.D工作的自由时差为1天

B.D工作的自由时差为0天

C.E工作的总时差为0天

D.F工作的总时差为2天

E.D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为第10天

答案

参考答案:B,E

解析: 第四幸工程施工组织第二节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时间参数的计算。
[思路] 该题的考核点就是时间参数的计算,只要记住时间参数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题要求D工作的自由时差和最迟开始时间;E工作的总时差;F工作的总时差。
(1)求D工作的自由时差。
计算公式为FFD=ESE-EFD和FFD=ESF-EFD二者中数值较小的。
而 EFD=ESD+DD=(8+6)天=14天
ESE=ESD+DD=(8+6)天=14天
ESF=ESD+DD=(8+6)天=14天
FFD=ESE-EFD=14-14=0
FFDESF-EFD=14-14=0所以D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0。
(2)求D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
计算公式为
LSD=LFD-DD
而 LFD=min{LFE-DE}=(18-3)天=15天
{LFF-DF}=(18-2)天=16天
所以D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5天。
最迟开始时间,LSD=LFD-DD=(15-6)天=9天
(3)求E工作的总时差。
计算公式为
TFE=LSE-ESE
或 TFE=LFE-EFE
本题利用TFE=LSE-ESE求正工作的总时差,
LSE=LFE-DE=(18-3)天=15天,
所以TFE=LSE-ESE=(15-14)天=1天
(4)求F工作的总时差。
其计算公式为
TFF=LSF-ESF
EFD=ESD+DD=(8+6)天=14天,
所以TFF=LSF-ESF=(16-14)天=2天
[易错] 本题较简单,记住公式即可。
[拓展] 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理解时间参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该考核点年年出题。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如下。
(1)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指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用ESi-j表示。
起点节点: ES1-2=0
中间节点:从起点节点到中间节点可能有几条线路,而每一条线路都有一个时间和,这些线路中时间和最大值,就是该中间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为
ESi-j=max{ESh-i+Dh-i}
(2)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指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用EPi-j表示,有
EFi-j=ESi-j+Di-j
(3)网络计划工期Tp的计算。
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YP≤Tr
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Tp=Tc
Tc是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即
Tc=max{EFi-n}
(4)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
工作最迟完成时间指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完成的最迟时刻,用 LFi-j表示。
终点节点: LFi-n=Tp
中间节点: LFi-j=min{LFj-k-Dj-k}
(5)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计算。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指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开始的最迟时刻,用 LSi-j表示,有
LSi-j=LFi-j-Di-j
(6)工作总时差的计算。
工作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用TFi-j表示,有
TFi-j=LSi-j-ESi-j
或TFi-j=LFi-j-EFi-j
(7)工作自由时差的计算。
工作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用FFi-j表示。
中间节点: FFi-j=ESj-k-EFi-j
终点节点: FFi-n=Tp-EFi-n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薛涌(旅美学者)

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 * * 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记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说说第⑦段中画线的“这样”指代的内容。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