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的演说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和各国的 * * 和主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告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丘吉尔发表这篇演说的背景。这篇演说表明,英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什么?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最积极的影响。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丘吉尔上台。

英国对法西斯的侵略由绥靖政策转为抵抗政策。

(2)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反对法西斯的野蛮和残暴的侵略。

标志: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彻底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4)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1)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筛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简述丘吉尔发表这篇演说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丘吉尔上台。由材料一“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表明,英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由绥靖政策转为抵抗政策。

(2)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从材料二“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和各国的 * * 和主义非常重要”来看,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反对法西斯的野蛮和残暴的侵略。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从材料三“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归纳。

(4)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最积极的影响是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文阅读】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刘表使刘备袭许___________

(2)以威附_________________

(3)尚及兄熙辽东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贤材人远矣(《伤仲永》)

B.战长勺(《曹刿论战》)

C.莫不有求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箕畚运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