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注:受到“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到期影响,2012年5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继续呈放缓态势,增速从去年的21%大幅下跌至0.5%,几近零增长。
材料2: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速度仅为8.4%,低于GDP9.2%的增速。而他们却占据了消费比重的绝大部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86.6%,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仅为13.4%。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1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居民消费率偏低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之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2分
(1)材料反映了:2006年至2011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其中,2006年至2008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率不断上升;(2分)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率有所回落;(2分)由于“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到期退出,2011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均大幅下跌。(2分)
(2)(12分)①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3分)②增加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问题。(3分)③保持物价水平稳定,让居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消费预期。(3分)④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政府还必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趋向合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政府应增加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预期。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应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增强居民购买力。
④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
⑤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政府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每条3分,答对四条满分)
题目分析:(1)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近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二要看清图例,有什么变化趋势;三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
(2)本题考查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首先要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是政府如何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主体是政府。可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物价水平稳定,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趋向合理几个角度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