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有无 ,甲乙两组要不要用相同的树叶? 。
(4)为什么要保持树叶湿润? 。
(5)三个实验方案中的方案 最合理。
(1)细菌对植物的遗体有分解作用吗?
(2)细菌对植物的遗体有分解作用。
(3)细菌(或接种) 要
(4)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或细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5) 3
题目分析:(1)提出问题:细菌对植物遗体的有分解作用吗?(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作出假设:细菌对植物遗体的有分解作用(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该实验变量是细菌,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4)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5)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对照组都是甲组,方案3最合理,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2比较,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菌对植物遗体的有分解作用的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