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8分)《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引爆观众共鸣与泪点,对亲情的浓浓呼唤瞬间钻心入肺,“走心”的演绎催人泪下,现场不少观众当场感动落泪。

(1)这首歌曲感动我们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歌曲内容,说一说,作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6分)

答案

(1)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无私奉献。(2分)

(2)①青少年时期:关心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感到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答出三点即可,6分)

题目分析:(1)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体现了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一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问题是怎样报答父母,回答教材知识,孝敬父母的做法。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孝敬。

(2)孝敬父母的做法。

判断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6岁,本科学历,中学退休教师。求助者自述:我原来是中学老师,白天上课,晚上批作业,每天总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休息。对身体健康有些忽视,但总体来说身体还可以。四十岁时曾发现子宫肌瘤,经过手术早已痊愈,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都没什么毛病。去年我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对我打击很大,他平时身体那么好,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我丈夫也是中学老师,还带着毕业班,比我更忙更累,难道他的心脏病是累出来的?半年前,我去参加一位朋友的葬礼,这朋友五十多岁,也是突发心脏病死的。我很伤感,回来时在车上突然胸闷,憋得出不来气,心慌,出汗,浑身无力,有一种快要死了的感觉。我很害怕,让车上的朋友直接把我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给做了心电图等检查,说没什么事,建议我详查。为此我专门住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说心脏没什么大事,主要是情绪太敏感,太紧张。出院后又有几次犯病,还是心慌,胸闷,出不来气,又到其他医院做了检查,但报告都说没有明显的问题。我觉得很怪,明明我很难受,医生却总说没问题,按说医生也很负责,但怎么就查不出我的病呢?也许是医生水平比较低,为此我又去了更多的医院,但是还是没人能查出我的病。城里的大医院我都去过了,能做的检查差不多都做过了,就是检查不出问题来,我都快烦死了。现在我明显感觉比以前迟钝了,经常丢三落四,不敢出门。一天到晚总想着这件事,白天不舒服,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也差。每晚也就能睡四五个小时,噩梦不断,自己非常着急,心情很不好,很烦,没有心思干其他的事,怎么也摆脱不了内心的痛苦,所以我就来了,您一定要帮帮我。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性格较内向,敏感,工作勤奋,人际关系良好。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平时身体健康,丈夫因心脏病去世,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了认知,该疗法的工作程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