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未婚,饭店服务员。求助者自述:因感情问题而苦恼,伴有失眠,一月余。案例介绍:求助者高中时曾经与班里一位女同学关系很好,毕业后成为恋人。因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彼此不常见面。半年前在老乡聚会时认识了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开始只是作为一般朋友相处。有一次他发烧,女孩来看他,给他做饭、洗衣服,他很感动,对女孩产生感情并开始约会。一个多月前家乡的女朋友突然来了,提出要在这里找工作,还讨论准备结婚的事。求助者很矛盾,两个女朋友自己都喜欢,舍去谁都觉得为难,现在不知该怎么办,有时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她们。有时觉得自己不道德,为此很苦恼,烦躁不安。最近多半个月,经常失眠,不想吃饭,偶尔心慌,出汗,做噩梦。虽然能每天工作,但效率下降,觉得活着真难。有时会出现离奇的想法,比如,自己要是能分身就好了。近来越来越紧张不安,还曾经把两个女朋友认错,担心自己会得精神病,因此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外形较好,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来城市打工。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指导他该怎么办,选择哪个女朋友好。

在本案例中,应该关注求助者的积极方面包括()。

A.主动来咨询

B.仍坚持工作

C.有自我觉察

D.具有道德感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⑴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父异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⑵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2分)                       

小题4:有人读了课文,写了一首《读<伤仲永>有感》的诗。诗曰:剑利赖砥砺,梅香仗苦寒;可叹方仲永,聪颖变愚顽。请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聪颖变愚顽”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王安石阐述的道理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写出其对不同的人的启迪。(3分)

⑴对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