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有: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孙红旗在《苏联与绥靖政策》中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材料二 王芝在《条约有利于世界人民》中论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但表示苏联“当时别无选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目的;分析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分)
(1)目的:祸水东引让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2分)
原因:《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2分)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2分)
(2)利:使苏联获得了暂时的和平;打破了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包围;使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为后来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分)
弊:牺牲了小国利益,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使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4分)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目的是祸水东引让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而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两份条约都是绥靖政策的表现和结果。(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具有两面性,即一方面使苏联获得了暂时的和平;打破了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包围;使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为后来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另一方面牺牲了小国利益,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使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其的考查进入了选修层面,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次重要战争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旧存在,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有必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