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住房卖给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乙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乙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乙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甲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1)乙的行为属于胁迫行为;(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到1936年,我国共发生旱灾1035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如果把界定旱灾的标准降低,那么这个数字就显得非常保守了……邓云特曾以世纪为单位做过统计: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文献记载的旱灾共有39次;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400年间有78次,3——6世纪共发生了161次,7——10世纪共有185次,11——14世纪有237次,15——18世纪有291次。——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徐光启《农政全书》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旱灾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据(《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的旱灾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开宝中,诏缘黄河、沛河、清河、御河州县,准旧制艺桑枣外,别课民树榆柳,为河防。”——《宋史·太祖本纪》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于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明太祖实录》

(3)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古代政府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如何?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