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男,21岁,发现右阴囊内鸡蛋大小肿块半年,不痛,平卧不消失,扪之囊性感,透光试验(+),双侧睾丸、附睾可清楚扪及,大小形态正常,最可能为()

A.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鞘膜积液

C.腹股沟斜疝

D.睾丸肿瘤

E.交通性鞘膜积液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精索鞘膜积液的临床症状:1、少量积液可无症状。若积液巨大,则有阴囊下坠不适,或排尿及性功能障碍。2、如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则肿块大小可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3、阴囊部囊性肿块,透光试验(+),如鞘膜增厚,则透光试验(-)。4、精索鞘膜积液,一般体积较小,位于睾丸上方。5、睾丸鞘膜积液,如积液较多,则往往摸不到睾丸。6、交通性鞘膜积液,囊肿的大小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与患者症状结合看,考虑为精索鞘膜积液的可能性大。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三)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上的研究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虽然这些行为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光照长短等,但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二,需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的,史蒂夫·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研究小组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的时候,幼草便可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地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的周期介于 21~28小时。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时)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物钟基因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对科学家鉴定出生物钟基因的前提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已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

B.用生物技术移植萤火虫的发光基因

C.有办法检测植物生理节律

D.找到了被检测植物的异步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