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内部竞标,由第一项目部进场施工,并与公司签订了合同。为加强成本管理,落实奖惩制度,项目部制定了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并强化了责任管理。

(1)在工程职责安排中,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平面,为文明施工减少浪费创造条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零星修补,消灭质量事故,降低质量成本;

(2)在材料人员的成本管理职责中,要求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进退场、节省租费,提高利用率,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材料储存,减少资金占用。

(3)该项目工期规定为210d,质量标准为合格,但该项目经理将工期定为190d,质量标准定为优良。为此施工成本提高了15%。

问题:

(1)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还有哪些?请补充。

(2)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还有哪些?请补充。

(3)该项目部的做法是否符合成本管理的原则?违反了哪些原则?

(4)做好成本管理,应做的基础工作有哪些?

答案

参考答案:

(1)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补充如下: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运用自身技术优势,采用实用的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和合理化建议,走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途径;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一般事故,消灭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降低事故成本。P147第2、3条(背景中已有第1条)

(2)补充如下:材料采购和构件加工,择优选择。进场材料,正确计量,认真验收。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损耗,为降低材料成本把好第一关;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消耗,同时做好余料的回收和利用,为考核实际消耗水平提供正确数据。P146第1、3条(背景中已有2、4条)

(3)该项目工期规定为210d,质量标准为合格,但该项目经理将工期定为190d,质量标准定为优良。为此施工成本提高了15%。此做法不符合成本管理的原则。违反了成本管理最优化、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4)做好成本管理应做的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观念、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19分)

望  庄

①我是在散步时留意到那个叫望庄的村庄的——一个守候在路边的村庄,普通得像一幅褪了色的挂图。

②那天,村里好像在开一个群众大会。临时搭起的 * * 台坐着一排人。我听到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写着“望庄拆迁动员大会”的红色横幅,在风中呼啦啦地晃来荡去。

③第二天,一群陌生人出现在村里。村头炸油条的老汉说,那是县政府的机关干部,正在进家入户宣传拆迁政策。

④第三天,村里似乎安静下来。我走在村子的街巷中,偶尔看得见狗,却听不到狗叫的声音。那些时常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人,也见不到了。

⑤第四天,沉默。

⑥第五天,沉默。还是沉默。

⑦第六天,还是沉默。

⑧第七天,村里的广播喇叭开始响起来,不知疲倦地喊着这样几句话:“农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市民化。”广播喇叭像一朵朝着天空绽放的花朵,发出的声音却是向下坠落的,直接击中了整个村子,击中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击中了正在村里四处游逛的我。我不是村里的人。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路边偶尔可见的树木,高高的枯枝擎着零星的喜鹊窝,站在这样的树下,举步和驻足之间,仰望和低首之间,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所依傍的,更为空旷的感觉,并且从这空旷里生出一种难言的滋味,说不清是寂寞还是落寞。小桥,流水,人家,鸟语,蛙鸣,还有成群结队的萤火虫,这些童年里随处可见的平常物事,如今越来越显得珍贵。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阳光是柔软的,乏力的,我看到那些从天空洒落下来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渐渐地就生出了幻觉。村子里到处都是制服的影子,西装革履的影子,房屋倒塌的影子,老农步履沉重地走向远方的影子,牛眸的影子,声音的影子,风的影子……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影子们交错斑驳,时而真实,时而恍惚,我能够感觉到影子的存在,却无法真实地把握和说出它们。

⑨最先被填平了的,是村头的那方池塘。那些远远近近的蛙鸣,不知藏躲到了哪里。还有牛,那些失去了农田的牛,它们就那样用一双含泪的眼睛看着你,一直看得你想要落泪。

⑩望庄被彻底拆除了。

⑪村里人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来自何处的力,让村庄倒下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将村庄拆卸得支离破碎,一座座屋舍倒塌的地方,裸露出古老大地的新鲜伤口。

⑫原来的望庄,很快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

⑬老槐树最终还是死掉了。在这之前,村庄前方小树林里的空地先被盖上了厂房,然后树木的死亡面积开始逐渐地扩大,终于那片小树林的树木全都死光了,然后厂房也就顺理成章地扩建,直到把那片小树林的面积全都占据下来。据说,那些树木是被厂房里排出的某种物质给毒死的。这样也好,砍伐树木本来需要经过上级的严格审批,树木既然已经“自然死亡”,在空地上建个企业也就顺理成章。接下来就轮到老槐树了。我一直觉得,老槐树是一个隐喻,很多人忽略了对它的解读。站在望庄中央的这棵槐树,据村里最老的人说,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很老很老了。老槐树默立在村中央,风吹来,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是在对村人追述着什么。有月光的夜晚,老槐树的影子显得坚定,静穆,让人生出几分敬畏。望庄的拆迁,本来是先从老槐树下手的。政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安排有关方面去砍伐老槐树,结果谁也不敢去,这个事情就落了空。倒是有个人站出来想试一试,他是方圆十几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打架斗殴被判过刑。就在他驾驶推土机冲向老槐树的时候,推土机突然偏离了方向,陷进路边的水沟里。推土机这么结实的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莫名其妙就掉进沟里呢?大家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推土机是被风刮倒的,因为当时老槐树的叶子突然哗啦啦地响作一片。树叶之所以响动,是因为风。好大的风。让人疑惑的是,那些风究竟来自何处?怎么突然就有风了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老槐树的主意了。三个月后,望庄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存下来。留下来的老槐树,周围很快拔起一栋又一栋的厂房和高楼,被钢筋混凝土围得水泄不通。到了夜晚,倘若有些月光,树影就越发显得憔悴和孤单。再后来,老槐树枯朽了。

⑭我亲见了一棵树的消失。我亲见了一个村庄的消失。然而,我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

小题1:第④段“村里似乎安静下来”一句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小题3:第⑧段“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的含义是                            。(2分)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说“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形象地表现出动员望庄拆迁的人自己也底气不足。

B.第⑤-⑦段,用语简练,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C.第⑧段中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了不少童年随处可见、如今很难见到的平常物事,颇能让人产生共鸣。

D.第⑪段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一句,意在揭示村民们的愚昧。E.结尾作者说自己“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惋惜中透着无奈和怅惘。

F.对于望庄的消失经过,作者虽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初看置身事外,但细品情动于衷。

小题5:本文作者的详略安排颇为讲究,请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老槐树?(3分)

小题6: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