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鹚首徐回,兼传羽杯;擢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螗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作者两次都联想到了有关采莲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对“妻”着墨不多,却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烦乱、哀愁的思想情感。

2.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为了慰藉自己苦痛寂寞的心,同时也寄托着他的希望与追求。

3.从结构上看,这样写有前后照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样写表现了一切依然如旧的现实,作者想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最后又回到了眼前的现实生活中来。

单项选择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 * *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项目改制前改制后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自负盈亏
组织结构团长负责制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分配制度[按职称、工龄分配按贡献大小分配
相关职能部门演出部、后勤保障部创作部、演出部、营销部、后勤保障部
演出机制政府采购,服务于政府等机关团体;年均5~7场次市场化营销、面向社会提供菜单式服务;年均100多场次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剧团发展缓慢、演职员收入低;以传统节目为主,节目数量少、获奖少公司快速发展、演职员收入大幅增长;传统节目得以保留,反映社会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不断推出,多个节目获奖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 * * 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