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魏晋末年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成为定制,隋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行政机关刑部审批。唐制规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皇帝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通常古代地方的司法机关如在州和县级,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历代的特务组织,如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1902年5月13日,清廷颁布上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清史稿·志一百十九》记载:(1906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政府)。

——整理自《中国古代法制》

材料二 宪法修正案第五条:“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或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伤残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

——《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2年以前中国司法制度的特点;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末期以前中美法律机构与行政机构关系方面的不同。(6分)

答案

(1)特点:皇帝掌握的特务机构的司法审判权力高于三司;中央行政机构逐渐介入司法审判事务;地方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一体(或会审)。(4分,任答两点即可)

内容:中央废除三司会审制度;地方行政机构与司法机关分离。(4分)

(2)不同:古代及近代中国的法律机构是封建专制的产物,依附于行政机构,法律机构的独立性不明显;近代美国法律机构是三权分立的产物,法律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而存在。(6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通常古代地方的司法机关如在州和县级,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历代的特务组织,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可以概括出1902年以前的中国司法制度的特点。从材料“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政府)。”可以概括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二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期以前,近代美国的法律机构是三权分立的产物,司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分权制衡;结合第一问的答案就可以得出19世纪末期以前中美法律机构与行政机构关系方面的不同。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