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7分)材料一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省政府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根据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说明为什么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10分)。

材料二 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吉林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整合吉林歌舞、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被文化产业界誉为“吉林现象”。吉林省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活力,是因为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了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依据文化市场运行特点,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众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吉林省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文化劣势到文化优势的转化。(17分)

答案

(1)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使农民获得正确认识,有利于农民更好地认识作物成长规律。(5分)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只有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5分)

(2)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吉林省尊重文化市场运行规律,发挥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该哲理。(5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事物发展(2分)。吉林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说明吉林省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善于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吉林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最终促进了文化产业有劣势转为优势。(5分)

题目分析:(1)该题的原理范围固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使农民获得正确认识,是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认识和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体现。(2)“如何”是措施类题目,要结合吉林省制定的文化发展战略加以阐释。从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从这些角度具体回答。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