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1)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
(2)相同:认为应该取消禁运、接受订货;支持英国。
不同:在武器等物资的输出上,由废除禁运到采用租借的方法;支持英国的立场由隐晦到公开。
(3)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第(1)问,可从禁运条款对美国传统政策的影响入手解答。第(2)问,“相同点”可从废除禁运条款对美国的影响、对海军强国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不同点”时可从材料二着手分析,如采用租借的方法、明确强调大不列颠即英国的订货对美国的利处等。第(3)问,首先要注意从时间上进行判断,其国际背景主要包括二战的爆发、德国对西欧的进攻、法西斯德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威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