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

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AgCl、CaCO3的混合物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是硫酸溶液

答案

答案:B

A、测定白醋的pH时,使用润湿的pH试纸相当于对所要测定的白醋加水稀释,会使所测得的pH偏大;故A不可行;

B、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既除去氧气又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符合除去空气中氧气的要求;故B正确;

C、由于AgCl、CaCO3都不溶于水,因此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无法把两种物质进行分离;故C不正确;

D、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时,只能得到该项溶液可能是硫酸溶液的结论,而不能确定溶液为硫酸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对比实验方案的正确操作或该实验方案所能得到的可能性结论,判断所设计实验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材料一: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披露:“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材料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荀子曾充满激情地说:天下的财物养活天下人本是绰绰有余的。现实中之所以出现“不足”和“有余”的激烈矛盾,关键在于个体的欲望未得到有效克制与合理安排。因而,他主张通过文化教育使个体成为与禽兽相区别、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文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质生活资料与主体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冲突。材料三:在应对城市雾霾的挑战时,目前全球主要的治理模式有三:一是以美国为代表,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污染,这是从改造生产方式入手;二是以日本为代表,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携手治理污染,属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三是以欧洲为代表,对高排污染汽车征收重税,初步涉及到了城市生活方式,但也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做法可以统称为“改造生产方式”,而未能深入到“改造生活方式”。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荀子的观点对我们预防和治理雾霾有何启示。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点评三种雾霾治理模式,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问题上我国政府该如何发挥好自身的职能。

(3)请你设计一个促使人们“改造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治理雾霾的行动方案,并说明其《经济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