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在二战期间,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现在相同病情,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

材料二 为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004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规定,除黄连素和一些非处方药物外,其它抗生素均要凭医师处方购买和使用.

材料三  据报道,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在有些地方肺结核病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年龄越小,对肺结核病的抵抗力越弱.

(1)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分泌物中提取的,与青霉菌相比,结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2)有些乡村医生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后,病人出现休克甚至死亡事件(即青霉素过敏),在这里青霉素相当于______(填“抗原”或“抗体”),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了______免疫,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

(3)从传染病的传播角度分析,对肺结核病抵抗力弱的小孩属于______;为有效防治肺结核病,医生采取了①给人群接种疫苗、②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③对病人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等措施,其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4)为规范人们安全用药的行为,抗生素已被列为处方药,在药店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时,识别非处方药的英文标识是______.

答案

(1)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青霉菌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结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青霉素是非己成分,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了免疫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否则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4)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故答案为:(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抗原 特异性 (3)易感人群 ②(4)OTC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件事重演。——丘吉尔1946年3月5日的《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 * * 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的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3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诖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 * * 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欧洲九 * * 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从材料上看,丘吉尔对战前英、法、美推行的政策持何态度?请根据材料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吉尔说的“铁幕”是如何“降落”的?为何他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说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指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为何重提“慕尼黑政策”?从三则材料中可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