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TCL独创的物流切换秘密一台TCL的王牌彩电从生产线下来以后,在抵达最终卖场之前,往往要旅行大半个中国,在好几个仓库间倒腾,经过许许多多人的手。如何在产品物流的配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运作效率,成为TCL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因为彩电行业的利润率甚至不及4%,而物流开支是仅次于原材料费用的巨大负担,必须从物流成本中压榨利润。要避免重复运输,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彩电的旅行时间及成本,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经济实用、触角遍布各地的物流网络。TCL集团曾经计划投入5亿元人民币,把它覆盖全国的近2万多家家电销售网点,改造成网络化的专业物流配送系统。按计划,先通过系统配送TCL的产品,以后再送各个厂家的各种产品,最终建成一个连接互联网和传统商业的社会公用平台。事实上,以网络著称的TCL拥有目前国内最具分销能力的家电销售网络。其自建的销售渠道作为TCL彩电销售的主力军,销量占到了总体的80%以上。据了解,TCL目前在全国有27个销售分公司,近200个经营部,7000名销售人员,17000家经销商,这无疑是一笔极大的财富。3万人构建的网络可谓一呼百应。TCL的相关人士坦言,一旦价格战军情紧急,通过周密发达运转灵便的网络,只需2-3天,TCL便可完成布货。这也使得TCL有可能通过改造其庞大的销售网络,使之承担起物流体系的功能。

然而,使一个诺大的网络有效运作起来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各环节必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流通环节的物流成本。在压力与日俱增的市场环境下,渠道扁平化似乎也就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TCL而言,传统的物流管理分散于不同的部门,根据职能划分,采取的是分段式管理。因此,物流革新势在必行:回顾TCL的物流发展历程,可谓经历了一番尝试和比较。TCL拥有在彩电业内最为庞大的销售网络,有200多个机构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这既是TCL最大的竞争优势,却也成为TCL最大的负担之一,因为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和财务监控确实比较成问题,对市场的反应一直较慢。从1998年开始,TCL开始对企业销售网络的物流体系进行改造。通过引入一套比较完整的ERP系统,对货物的进、销、存系统一体化管理。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这个ERP系统却得不到有效运转。于是TCL只能先上物流管理系统,即进、销、存管理系统,再上财务系统。这样一来,也能够傲到对销售网络以及整个销售动态和市场动态做出实时的反应。虽然这个系统并不能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实时更新,但是至少每天10点以前,公司就能对前一天全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财务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得决策层对整个市场的情况能够做出相对实时而准确的判断,而资金流转的速度也比同行大概快2~4倍。正是由于货物的流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物流供求的两端就只剩下相对简单的运输问题,这也使得TCL有可能将这一切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办理。TCL与南方物流的合作一直令人满意。虽然发运点成倍增加,发运量数急剧增长,但TCL物流的人员数量保持不变,而且其运价创历史新低,为TCL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费用。

在目前的家电行业中,只有TCL和海尔建立了全国性的直接配送到门店的物流体系。在TCL"以速度打击规模"的信条下,甚至在某些区域保证了先销售后进货的物流水平。速度已经成为TCL物流模式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工商企业对自身物流业务有哪几种处理方法?TCL使用了哪种?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TCL的物流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

参考答案:

(1)一般工商企业对自身物流业务有自营和外包两种处理方法。

TCL使用了自营物流。

TCL采取自营方式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业务功能不齐全,增值服务意识薄弱;规模偏小,效益低下;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缺乏物流管理人才;制度不健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有限。TCL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物流代理商拥有系统的运作网络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支持,显然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不足以满足其要求,所以自营物流成为其考虑的方式。

(2)TCL的物流方式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①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TCL的物流方式有利于重复运输,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彩电的旅行时间及成本,在家电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②增强了公司对市场信息的掌握水平和响应程度。公司能对前一天全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财务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得决策层对整个市场的情况能够做出相对实时而准确的判断,而资金流转的速度也比同行大概快2~4倍。

③便于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正是由于货物的流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物流供求的两端就只剩下相对简单的运输问题,这也使得TCL有可能将这一切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办理,这为TCL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费用。

④对企业销售环节的有力支持。在TCL"以速度打击规模"的信条下,甚至在某些区域保证了先销售后进货的物流水平。速度已经成为TCL物流模式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来都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来说,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两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需。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文化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小题3: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