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严于律己,遵守公德》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1)【知识链接】找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涉及的两种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说明】说明其中一种规则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探究】列举同学中存在的两种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为引领】告诉同学们怎样才能自觉遵守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法律、法规、道德。(写出其中的两种即可)

(2)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生活和谐。或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为每个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或保证人们正常地与别人交往,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3)“略”。

(4)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文明程度、增强规则意识);从自己做起;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做规则的监督者。(写出两种做法即可)

多选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