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______为什么?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______.

答案

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甲、乙、丙三个装置,乙有两个变量,水分与光,丙没有变量,只有甲装置设置了一个变量光.设计对照实验应该遵循惟一变量的原则,故应该选择甲装置.从实验结果来看,见光的地方鼠妇非常的少,而绝大多数鼠妇都集中在不见光的地方,因此得出结论:鼠妇怕见光(或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因此应选择甲实验装置,因为乙有两个变量,水分与光,丙没有变量,只有甲装置设置了一个变量光.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通过实验数据,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平均不到一只,因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土壤湿度,而乙装置有两个变量光和土壤湿度,因此不能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因为乙装置存在两个变量,所以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否则实验结论出来后,就说不清是水分的原因导致的还是光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了,实验也就失去了说服力.丙没有变量,甲装置只设置了一个变量光.因此也不能利用丙、甲来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若要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把乙装置改为都用黑纸板盖上,这样就形成了唯一变量是土壤湿度,就可以利用乙来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1)甲装置;光     

(2)不能;因为乙装置有两个变量  

(3)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艺术家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假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价值的显现。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思想、情感态度、意趣和思想,并显现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由此我们可知,审美价值不仅在艺术家一度审美中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欣赏的二度审美中对发掘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也具有能动的意义。艺术家把作品生产出来后,作品具有了潜在的审美价值,但这个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或藏之名山,没有欣赏者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发掘出来。只有当作品与欣赏者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审美关系,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作品才获得了存活的生机,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为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欣赏,那这个作品就获得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有的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雕塑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今天的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欣赏者对于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欣赏者在欣赏中总体现出一定的意愿倾向,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是宽容的、开放的,就愈能充分地发掘出作品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过于狭隘的,就可能因主观定势而难于发现、甚至诋毁作品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和深远意义。人们所受的社会影响、文化教育以及人格结构不尽相同,心理结构也就存在差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评价。如果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对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容易得到深刻的发掘。时代的审美倾向对欣赏者的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以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而后代的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很高的评价。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虽是作者创造的,但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创造。

小题1:下列对“一度审美”“二度审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度审美的产物,它的审美价值具有“潜在性”,只有二度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

C.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创造的作品,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

D.一度审美和二度审美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审美关系,没有二度审美的参与,艺术作品就缺乏存活的生机。小题2:下列材料用来充实对“二度审美”的能动意义的论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3分)

A.波兰美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的意蕴是在读者的接受实践中生成的,因而“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新的作品。”

B.鲁迅认为,文学评论“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入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

C.声乐作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后传达给听众。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歌唱者和不同听众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

D.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后,联想起《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小题3:请结合文本,谈谈如何欣赏艺术作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