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287家存在预计负债,占18.28%,这287家上市公司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因担保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达到22.26亿元,占到了14.99%。另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业务增速快、金额大、风险高、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仅2001~2004年,平均每年新增121家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项,年均增速达到35%;截至2004年10月,837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80家存在违规担保情况,涉及金额为279.98亿元,违规担保金额占上市公司担保总额的26.72%;在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违规担保金额为131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1.19%。
要求:
简述担保的主要风险以及管控担保风险的主要风险控制点。
参考答案:
担保所涉及的主要风险:
(1)企业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而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法律责任;
(2)对被担保人在担保期内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而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在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而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的利益受损。
在担保业务流程中,企业应关注各环节的风险控制点,包括受理申请、调查评估、审批、签订担保合同、进行日常监控等环节。
(1)受理申请。为避免担保申请受理流于形式或难以对担保申请人提出的担保申请进行初步评价和审核,企业需健全其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担保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等,并按担保申请人提出的担保申请进行评价和严格的审核。
(2)调查评估。为减低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强化担保业务中调查评估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委派具备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或部门负责对担保人进行咨信调查及风险评估。
(3)审批。为规范担保业务的审批及防止担保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或存在舞弊行为,企业应健全授权审批制度。
(4)签订担保合同。
(5)监控。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如果对担保合同履行情况疏于监控或监控不当,将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应对被担保人的异常情况,延误处置时机,加剧担保风险,加重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