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杂极性药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杂极性药剂对煤粒的捕收作用主要是由于煤的表面不均匀性引起的。煤表面大部分为疏水的非极性区,同时又存在少部分极性区。因此,极性区表面上能定向吸附杂极性药剂分子,并且分子的非极性基朝水,提高了煤极性区表面的疏水性。同时,非极性基又促使非极性烃类油固着在煤粒上面,进一步提高了煤粒表面的疏水性。
杂极性药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杂极性药剂对煤粒的捕收作用主要是由于煤的表面不均匀性引起的。煤表面大部分为疏水的非极性区,同时又存在少部分极性区。因此,极性区表面上能定向吸附杂极性药剂分子,并且分子的非极性基朝水,提高了煤极性区表面的疏水性。同时,非极性基又促使非极性烃类油固着在煤粒上面,进一步提高了煤粒表面的疏水性。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