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如果母亲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员,必定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B.作为动车组始发站的连云港火车东站主体结构改造已经完成,港城人民翘首以待的高速动车组也将在年内开通。

C.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新,就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开拓和改变了中国知识界和青年一代的意识范畴和思维格局。

D.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上,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答案

答案:D

材料题

* * 败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一大亮点。全会公报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 * * 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公报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 * * 倡廉制度创新。中国古代为整顿吏治,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材料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材料三: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世祖纪》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

(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