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越大,因而,你听到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而来的.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球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____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试估算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的时间.
(3)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但与温度有关,还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小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发现,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提供的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解答下列问题(声音传播的距离s与声速v、传播时间t的关系为s=vt).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ms-1 | |||
空气(25℃) | 340 | 海水(25℃) | 1531 |
玻璃(25℃) | 2800 | 铜 | 3751 |
煤油(25℃) | 1324 | 大理石 | 3810 |
水(25℃) | 1500 | 铁、钢 | 5200 |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的时间差是多少?
(1)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
(2)∵v=
,s t
∴声音的传播时间:
t=
=s v
=2s;680m 340m/s
(3)①∵v=
,s t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过来所用的时间:
t1=
=s v1
=1.31s;6800m 520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t2=
=s v2
=20s;6800m 340m/s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
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差:
t=t2-t1=20s-1.3s=18.7s.
故答案为:(1)上;
(2)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的时间约为2s.
(3)①声音从铁管中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1.31s;
声音从空气中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20s.
②在水管的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的时间差是1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