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材料二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摔倒的老人的帮助、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呈现我们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2)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知识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8分)

答案

(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雾霆天气说明,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否则就会受到惩罚。(3分)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3分)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史上最脏”天气,再次证明了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念的错误性,提高了对生态建设的认识。(3分)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3分)

(2)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4分)②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要踏踏实实从细节做起,去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要积极借助于“美丽中国”活动的东风,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使自己真正成为最美的人。(4分)

题目分析:(1)该题以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分析,建设美丽中国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实践相关观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从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对原理的筛选要对应材料内容,注意原理与材料内容的完美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即量变和质变,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准确、全面回答,并结合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的具体做法加以阐释。

填空题
读图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