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写出这首诗的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指出“夕阳”“杜鹃”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技巧和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夕阳涂抹小路”“让荆棘变成杜鹃”表达了作者(或当代青年)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取的题目“山高路远”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表达技巧:运用比喻(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具体含义:“夕阳”比喻奋斗者洒下的鲜血;“杜鹃”比喻染血的荆棘。

3.蔑视困难,以乐观的精神战胜困难。(或: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笑对苦难等。)

4. “山高路远”表面意思是前方路途坎坷充满挑战,实则表明了诗人不畏艰险、乐观进取的精神。(意对即可)

问答题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进行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将______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______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交流]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

[实验操作]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拓展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______(填“能“或“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