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 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送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3 | 自己伙食费支出 | 向父母要 | 向别人借 |
1200元 | 960元 | 350元 | 80元 | 200元 | 150元 | 620元 | 1000元 | 400元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8分)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3分)
(1)材料一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家庭消费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4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
②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物价,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
③消费水平还受到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2分)
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促进消费健康发展,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如从消费的反作用回答,也可给分)(2分)
(3)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消费。(1分)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1分)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1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反映的全部信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看到居民家庭消费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有密切的关系,看到家庭消费结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优化。
本题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学会更聪明地花钱”等关键语句是解答本题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
本题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同学的消费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既需要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点,又要根据材料中所列的该同学的各项消费行为进行综合思考,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图表中所列该同学“父母的收入以及自己的月消费额”、“消费的种类”、等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