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 )题。

百岁学人缪天瑞

李煞  

  有幸见过缪先生是在2006年老人99岁寿诞之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国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进京求学的后生满怀激动、渴望踏入缪先生的家门。初见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位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他的个子不高,身着一件深蓝色中式对襟上衣,老式的布鞋,一身简朴。虽已满头白发,依然是鹤发童颜、神清气爽,周身透着一份儒雅,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感觉。从他高高的鼻梁,开阔的天庭,饱满的双颊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不禁看到他年轻时俊朗的影子。

  大家落座在缪先生周围,与其攀谈起来,先生神态平和、慈祥,缓缓的叙说,使我们迅速摆脱了内心深处因过于崇拜和敬慕而带来的拘谨、不安。气氛由最初的紧张沉闷转而活跃起来,对于接连不断的问题老人家均给以耐心而认真的解答,虽然他的听力已下降很多,但对于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仔细的侧耳聆听,当遇到无法轻易作答的问题时时常抱歉地说”,一句句诚恳的抱歉反倒使我们这些晚辈后生无所适从。在座的每一位无不被先生那种通达谦和、宁静致远的大家风范所折服!

  缪老先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平易谦和的品格,而且一生学贯中西,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极广,开创出了中国音乐学一个又一个的领域,尤其在律学研究、音乐教育等领域里创下辉煌业绩与独特建树

  乐律学是音乐学中技术最繁难的领域,长期以来被误认为“绝学”、“玄学”。缪先生在学术领域的代表作《律学》中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脱,对世界各民族“音体系”的平等叙述,使民族性的学术理念彰显出来,揭示出律学背后的规律,撩开其神秘面纱,极具提纲挈领,揭秘示滞之功。

  缪天瑞萌发写作《律学》的初始念头源起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对弦乐器和键盘乐器上#C和bD两个音不解的困惑。难以置信的是,对这一音高现象的困惑,竟让缪天瑞苦苦探寻了10年,并从此开始了他在律学领域长达60年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律学”也永远与缪天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缪先生从1926年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耕耘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1949年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他为中国专业音乐学院的建设立下了殿军之功,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缪先生已不记得指导过多少篇学术论文,也不记得写过多少篇指导评语,更不记得资助过多少穷苦学生,但一代一代曾深受其教导、恩惠的晚辈后学始终铭记他的鼓励之词,感受着他的人格魅力,以他为人生典范。

如今,缪先生已达百岁高寿,仍然笔耕不辍,在跨入21世纪后的几年间写出十余万字,更令人惊叹的是,值先生百岁华诞之际,老人依然孜孜不倦地亲自将自己80年来数百万字的学术成果逐字修订、逐篇归类为《缪天瑞音乐文存》。

  “人生朝露,艺术才是千秋”是缪天瑞的人生感悟,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近百岁的缪天瑞仍然鹤发童颜、神清气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感觉, 使得初次见面的学生们十分拘谨, 但他的平和慈祥让学生们迅速摆脱了拘谨。

B. 被认为“绝学”、“玄学”的律学不仅是音乐学中技术最繁难的领域,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 但是缪天瑞通过艰苦的研究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C. 缪先生《律学》中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脱,对世界各民族“音体系”的平等叙述,既揭示出律学背后的规律,也彰显出民族性的学术理念。

D. 在音乐贡献方面, 缪天瑞不仅在中国专业音乐学院的建设中发挥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的音乐人才。

E. 文章在写缪天瑞在音乐研究以及教学方面的事迹时, 既有生动的场景描写, 也有客观的叙述, 还有恰倒好处的议论抒情, 使得人物形象饱满。

(2 )请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中画线的第3 段与上下段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缪天瑞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对“人生朝露,艺术才是千秋”的观点有何看法? 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

(2)①结构上,第3段前承1,2两个段,后引出4,5,6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② 内容上,总结了缪天瑞的平易谦和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是对他在“律学研究””音乐教育”的概括。

(3)①肖像方面:通过缪天瑞的外貌展现他的简朴儒雅。

  ②做人方面:通过写求学的后生与缪天瑞的交谈情景展现他的平易谦和。

  ③治学方面:通过写缪天瑞几十年对乐律学坚持不懈的研究事迹来展现他的治学严谨,勇于探索。

  ④育人方面:通过写缪天瑞的教育经历以及教导晚辈后学的情景展现他的勤奋敬业。(意对即可)

(4)示例一:同意这一观点.人的寿命再长,也终将老去,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艺术方面能够有所成就,并在艺术上给后人带来有益的启示,那么他开创的艺术也就能够穿越时空,永远流传下来,就如文中的缪天瑞先生在音乐上的造诣以及其创造的《缪天瑞音乐文存》,一定能够流传千秋万代。

  示例二:不完全认同,人的生命短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能够流传千秋万代的除了人们创作的艺术之外,还有就是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如文中的缪天瑞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平易近人的谦和品格同样能够流传千秋万代。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选出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多应者     功为王

     B.乃丹帛曰     得鱼腹中

     C.皆目陈胜     卜者知其

     D.之所旁丛祠中     皆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画线字词。 

    (1)已失期 (               )   

    (2)死,死国可乎 (                )

    (3)为天下 (                )   

    (4)陈胜 (                )  

6.翻译下面句子。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