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4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材料一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指数
城市 | 城镇化率(%) | 人均GDP(元)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非农产业比重(%) | 单位GDP的SO2排放量(吨/亿元)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深圳 | 100 | 106880 | 32381 | 99.93 | 9 | 1.0000 |
上海 | 89.3 | 92066 | 31838 | 99.33 | 13 | 1.7522 |
昭通 | 20.4 | 7193 | 12066 | 71.31 | 677 | 4.4418 |
陇南 | 19.7 | 6457 | 10623 | 70.72 | 684 | 4.6207 |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8分)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内生动力,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地方盲目求大、管理混乱,有的地方农民土地被征用后谋生困难问题等。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运用“加强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16分)
材料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后的民主权利,激发 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使农民参与民主政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3)请概述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政治意义。(10分)
(1)①我国城镇化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明显滞后。(2分)②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产业比重等成正比,说明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密切相关、相互促进。(3分)③城镇化率与单位GDP的SO2排放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反比,说明城镇化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2)①城镇化能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4分)②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统筹人与自然,推动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③城镇化有利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缩小区域差距,对农民进行合理补贴,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和就业;(2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以规范城镇化发展,加强执法以改善管理混乱的现状;(3分)运用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规定等来解决盲目求大、管理混乱的问题。(2分)
(3)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切实地进行民主管理,(2分)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分)发展基层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2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2分)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2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主要由图表构成,作为图表题,我们要注意从纵向和横向去观察,本题,我们通过观察纵向,发现有四个地区的情况需要比较,通过观察横向,我们可以发现四地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对比情况以及其说明的问题,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包括四地的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2)第一小问,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一是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而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消费对生产又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二是城镇化使“村民”变成“居民”,这对于城乡差距也会产生影响,三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的影响。
第二小问,要求运用“加强宏观调控”的知识来解决材料二中有些地方盲目求大、管理混乱等问题,可能通过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解决,其中,经济手段主要是两大政策即财政政策和倾向政策的使用问题,法律手段主要是加强立法和加强执法来实现,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一些行政规定来实现。
(3)在我国,基层民主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来实现,发展基层民主的政治意义,实际上就是广大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三框题有详细阐述,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二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